與會國
中葡高等教育合作不斷增加
發佈時間:2025-02-25
  • 分享至:

中國與葡語國家高校合作備受關注:越來越多中國高等教育機構與葡語國家簽訂合作協議

高等教育是中葡合作取得最大進展的領域之一。近年來,中國與葡語國家的高校簽署了多項協議,包括設立雙學位課程、合作建立研究中心和啟動聯合研究項目。


根據巴西政府最新數據,目前巴西已和中國簽署了約155項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協議,涉及來自兩國的39所高校。巴西教育部部長卡米洛.桑塔納2024年11月表示,“我們希望中巴在教育方面的合作能與雙方其他領域合作一樣富有成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巴西後數日、中國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訪問巴西時,巴西教育部部長作出上述講話。懷進鵬表示,“中巴教育合作為擴大兩國經貿合作提供了基礎。”


在訪問巴西期間,兩國教育部部長簽署了兩份諒解備忘錄。其中一項協議計劃推動兩國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合作,特別是以葡萄牙語作為外語的教學方面;另一項協議有關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以加快兩國學生進入對方高校繼續修讀的流程。


11月,巴西和中國高校開展了一項最新合作。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和中國合作夥伴簽署簽議,建設中國-巴西卓越工程師學院,以促進工程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同日,中國-巴西科技創新中心揭牌,來自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以及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的代表出席了揭牌儀式。

《經貿合作行動綱領(2024-2027)》

推動教育領域合作

2024年4月舉辦的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各方簽署了《經貿合作行動綱領(2024-2027)》,支持深化中葡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行動綱領》對中國中央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為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人才培養提供並增加獎學金名額及其他相關措施表示高度讚揚”。


《行動綱領》“鼓勵葡語國家學生赴中國內地和澳門留學”,同時亦建議構建機制,讓“中國學生到葡語國家進行跨文化體驗或沉浸式語言學習”。


語言範疇是雙方合作中的一個顯然而見的領域。中葡高校合作開辦多個有關中國文化和漢語的課程,其中包括佛得角大學於2021年開辦、與中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合作的中國研究本科項目。此課程計劃包括一個學期在廣東進行交流,讓佛國學生有機會更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和漢語。


葡萄牙高校在語言教學領域積極推動與中國高校建立夥伴關係。此外,根據里斯本大學的官方資訊,在過去五年中,里斯本大學已與中國十個機構簽署了學術、科學和文化領域的合作協議。僅在2024年,里斯本大學就與不同機構簽署了三份相關備忘錄。


在葡萄牙北部,入讀波爾圖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劇增,平均而言,每年就讀的中國留學生人數約為100人,其中部分是就讀完整課程,部分是參與短期的學術交流活動。根據官方數據,在2023/2024學年,共137名中國留學生入讀波爾圖大學,創該校歷史新高。


葡萄牙多個大專院校均與中國合作。2024年7月,葡萄牙貝拉英特拉大學代表團訪問中國內地,並與中國紹興大學和嘉興大學簽署了學生及研究人員交流合作協議。嘉興大學與葡萄牙貝拉英特拉大學還努力開設機電工程專業的本科雙學位課程。


此外,去年5月,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澳門大學簽署學術及科研合作備忘錄。數月後,中國人民大學與安哥拉最大高等教育機構阿戈斯蒂紐.內圖大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澳門亦為高等教育合作平台

在中國與葡語國家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中,澳門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澳門特區政府為葡語國家青年提供各項獎學金,協助他們在澳門完成高等教育。此外,多間本地高校與葡語國家的高校,尤其是與葡萄牙高校,開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項目。


澳門特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表示,當局將致力“與澳門各高校攜手加強與中國內地、葡語國家等高等教育機構的協作”。教青局指出,局方目前“已與葡萄牙高校及教育機構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強化國際和區域教育合作”。教青局認為,此舉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高等教育創新高地”。


作為高等教育合作平台,澳門特區於去年11月迎來安哥拉共和國高等教育國務秘書尤金尼奧.阿道夫.阿爾維斯.達席爾瓦的到訪。國務秘書會見澳門官員,雙方就持續推動澳門與安哥拉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意見。他還參觀了澳門多個高等教育機構,探討雙方在教學和科研領域的合作機遇。


去年10月,澳門舉辦了第三屆中國與葡語國家高校校長論壇。該活動旨在助力澳門構建中葡雙語人才培養基地,並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高等教育機構的交流和合作。論壇舉行期間,澳門城市大學與葡萄牙賈瓦都.阿維理工學院、中西創新學院與幾內亞比紹阿米爾卡.卡布拉爾大學亦簽署了合作協議。

助力發展

中國與葡語國家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中,其中一個主要的部分是支持人才培養,促進發展。近年來,中國高校為數百名來自非洲葡語國家和東帝汶的學生提供了高等教育。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就是其中之一。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外交關係後的短短八年時間里,就有超過200名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學生在中國高校就讀。


中國和葡語國家高校為助力社會和經濟發展而開展的合作,還包括其他方面的舉措。例如在9月,東帝汶國立大學與保山學院簽訂合作協議,重點推動東帝汶咖啡生產。


中國也對葡語國家高校基礎設施的融資和建設提供支持。2021年,中國出資援建的佛得角大學新校區落成,旨在為佛得角公立大學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和運作條件。最近,中方還表示將會協助幾內亞比紹建設可容納12,000名學生的新大學校園。


中國與葡語國家在高等教育領域合作的另一個部分就是在多所葡語國家高校開設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就如同推廣德國文化和德語的歌德學院、法國文化協會和葡萄牙賈梅士學會等機構,但以不同的模式運作。每所孔子學院都是中國高校與外國高校的合作成果,例如,2016年設立孔子學院的赤道幾內亞國立大學,以及早在2012年就開設了孔子學院的莫桑比克愛德華多.蒙德拉內大學,都是在葡語國家設立孔子學院的成功例子。